LCC服務設計之旅(序):疫情肆虐書照讀

--

前言

此系列是記錄我在倫敦藝術大學UAL底下,倫敦傳播藝術學院LCC的服務設計碩士就讀期間所思所感。包括:如何在疫情期間進行田野調查、混合式教學的利弊以及國外設計學習到底都在學些什麼。預期每學期結束後以一篇文章進行個人的成長,詳盡地提供給未來有興趣就讀服務設計的學生們,一點參考。當然,最重要的,讓自己能夠回答這個難題:「服務設計是什麼?」

服務設計:見樹又見林

近幾年,服務設計這個字眼在各大設計論壇出沒,儼然一副嶄新學科的模樣,事實上在英國已有相當久的歷史,且也有專門的服務顧問公司。目前會需要服務設計人才的領域,包含:政府機構、醫療與金融。傳統產業因體制僵化,因需要設計師的介入改善其與使用者互動的流程。

但並非上述產業才需要服務設計,中國互聯網大廠也提出「全鏈路設計師」的口號,設計師應從整體商業策略思考,根據產品評斷適宜的運作情境,再深入使用者研究,最後才是具體落地。乍聽之下,以為是擴大設計師職能的無理要求,然而進入職場後,我感受到UX設計師的定位一直在各領域間模糊移動,舉凡設計師的商業思維、使用者經驗的訪談與調查、數據驅動下所應具備的分析能力,真正在執行傳統意義上的「設計」時間,少之又少。

回想起就讀實踐工業設計時期,不斷被教授提醒不可「見樹不見林」,過分的專注在設計產出的細節而忘記全貌,或許就是這樣的警惕,才讓我萌生接觸服務設計,這門訴求設計師應具備系統化思維的設計領域。

LCC同學們對服務設計的定義

在LCC讀服務設計

「服務設計是以設計為基礎,人本為核心,在公共與私人商業領域,架構在現實世界下系統化與利益關係人進行協作與質化研究。」

開課第一天,系主任用簡報跟我們闡述何謂服務設計以及LCC的課程重點:

1.具備社會價值:比起商業利益,LCC的設計案多與政府單位合作,且針對在地遇到的難題進行思考。

2.互助協作:強調透過co-design的設計方法,將使用者與利益關係人參與概念。

3.質化研究:期望學生能以第一手的田野調查、訪談與深入觀察來推導設計流程。

4.以回饋進行迭代:在專案進行中,定期與利益關係者進行追蹤,以優化設計產出。

5.以設計作為溝通媒介:設計本質是一種不限表現形式,而應以溝通對象而變化的產出,從展覽、影片、實體物件或數位化平台,以搭建與對象對話的橋樑。

與其他學校的差異在於,LCC所接觸的專案多強調社會性,設計師應該注重聆聽使用者與關係人的需求,強調頻繁溝通與達到共識。現在回顧起來,真的花很多時間在進行血淚的溝通啊。

在申請時,自身針對時間長度、學費、地點與師生比進行衡量,RCA因考量到學費與師生比而放棄,在拿到offer的UAL、米蘭理工與Domus之間,最後選擇了我心心念念的倫敦。

課程架構:從群體到個人

英國的學制是一年三個學期,每學期約三個月,中間間隔聖誕節、復活節與暑假。倫藝的課程是15個月,四個學期,從入學年九月至隔年十二月底。

這四個學期中,每個專案時程互相疊加,搭配一長一短的兩個專案,讓日子過得很充實(…..)

由於疫情,從原本的九月延後至十月入學,因此也壓縮了第一學期的長度,並會將週數於其他學期補上。這也造成了第一學期被死線追著跑的日夜。

主要專案的時程表

【第一個學期】

Ways of working (WOW):短期。核心為訓練團隊合作與協作工具,並讓各小組選擇一個主流議題(如環保、剩食、能源等)進行設計發想。每週以影片的形式向業師及同學們分享進度。同時,每週業師會教授協作理論與方法,並邀請已經在業界的服務設計師、使用者研究員進行講座分享。除了最終的設計產出外,另外需要寫一篇2000字的學術反思小論文。

User-Centred Project(UCP) 前半:長期。今年我們的合作對象是Camden Council,聚焦於兩項議題,一是疫情下如何活絡倫敦在地的商圈發展與運作臨時場域,二是Euston地區的高速鐵路發展(HS2),施工與疫情衝擊下,如何提升在地居民的服務接觸。須隨時跟教授、助教與政府方進行每週進度匯報。

【第二個學期】

UCP後半:長期。在各小組發掘、定義問題後,開始要發展設計內容與測試。預計於二月結案,向政府人員匯報,並以小組為單位製作報告書。

Collaborative Unit:短期。據說是跨系專案,與Design management一起合作,但目前不清楚實際的架構。

Design Future 前半:長期。著重在推測設計理論,強調將要研究系統化的服務。但單就課程敘述還未能知道細節。

【第三個學期】

Design Futures 後半:繼續延續上學期課程。

Proposal Development

Major Project:個人畢業專題。

【第四個學期】

Major Project

從課程規劃上可以看出,整體架構是由個體方法先導入服務設計專案,再延續整個交互系統以及偏向更概念化的未來設計。同時每項專案都是小組團隊作業,正如最開始的提到:「溝通是所有的核心」,從溝通中傳達自己的見解、瞭解他人的做事方法與協調。服務設計與傳統設計最大的不同在於,所謂的設計產出,並不是自己所擁有的概念,而是在群體中誕生的共識。

教授與同學的背景

教授背景與師生比是當時我在選擇申請時很大的原因。

系上的教授、講師與業師,都來自四面八方,不僅是歐陸也有來自亞洲的講師。最大的感觸就是具備同樣留學背景的教授們,能夠體會外籍學生獨自生活在倫敦的困難,可以說是非常熱情的關心每個人的身心狀況。這一點是我未曾預想到的,真的是只能用:「大家都人好好喔QQ」這種粗淺的感動表達。

系上每一年約三十人上下,原以為因疫情衝擊,實際參與人數會更少,沒想到整個班級還是有32位同學。比重約三分之一印度生/三分之一中國生/三分之一歐洲同學(而我是唯一的台灣同學)。分組上,教授也盡量分配不同國籍的學生,也是了解別國文化、思維碰撞的好機會。

而同學個人的學習背景多半分為三種,從中或許也可看出產業發展的端倪:

1.工業設計系畢業→工作經驗約三年以內,以工業設計/產品設計/交互與使用者經驗設計為主→為了獲得系統化思考就讀服務設計,但不排斥延續原有工作類型

2.其他設計系(少數,如建築/景觀/視覺)→工作經驗以建築事務所相關→想要轉行到使用者經相關或顧問業

3.非設計系(少數,如行銷/社會學)→工作多年,未有設計相關經驗,欲增加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多元性

從中也可以看出,進入服務設計系所的同學們,一是本身具備對服務設計工具或UX一定程度經驗的設計師或應屆畢業生(少數),二是透過其他產業多年經驗來補足對該設計類型不足的背景。

疫情下的倫敦

混合式教學

由於台灣在英國的免隔離名單上,因而無需在家隔離14天,可以熟悉住處環境與辦理生活所需的雜項。但來自其他國家的同學就沒那麼幸運,必須在住處進行隔離。

因疫情的變化,學校採用「混合式教學」。此虛實混合,代表無論是課程或講座,凡是需多人同時聽講的課程都是透過線上視訊平台進行。實體則是有限度的開放工作室與教室空間,供有需要的同學使用,並要求窗戶必須打開通風、規範進出入時間等(有好幾次因逗留太晚而被校務人員趕出教室)

為了避免人潮群聚,每個科系都根據分配好的時間進入建築物的時間。部分科系因需要使用學校設備製作實體模型或創作,而限制了學生整體工作時間。不過因服務設計在初期階段多以觀察訪談等研究為導向,教授很貼心的拆分了兩個課程表,(偷偷地)將實際線上課程時間與學校公告的使用工作室時間分開,讓我們能充分享受工作室的配額時間。也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啊。

LCC象堡建築外貼滿社交距離貼紙

教授的態度

在課程開始前,系主任與教授們在線上辦了一個小型的相見歡,透過瞭解同學們現在的居住區域,彼此在課程前破冰,向我們分享每個區域的特色。

系上的課程分為兩種,一種是設計專案,為每個學期的重點項目;第二種則是輔助教學,以講座或workshop的形式補充專案所需的設計方法或學術寫作理論。

特殊的是,我們的設計專案多以團隊進行,因此「實體」教學則是教授會與個別小組(4人)實際到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同時為了每週彙報研究進度,我時常與組員在工作室進行討論或到街頭進行訪問,在當下難以感受到疫情的氛圍。

其中一間供我們討論的教室

學校提供的資源

比起上一屆慌亂無措,今年開始學校似乎已做好準備,儼然全面進行線上網課。訂閱學校所提供的學生會電子報、學術指導電子報,每週都會接受到各式不同的線上活動資訊,對一個(必須)習慣宅在家中的學生可說是非常貼心。

除了系上提供的資源外,我最常使用的無非是學術資源與圖書館服務。UAL提供以下幾種服務,我個人認為對自己在非母語的學術學習環境幫助很大,分別為:

【語言中心(主要針對非英文母語學習者)Language Development】

1.語言學術輔導:每學期可預約四次的一對一輔導。只要是非英文母語的學生都可以跟語言中心的老師討論論文或寫作問題。

2.英語語言發展課程:從單字、口語到寫作,每週都有不同的課程能免費線上預約。

3.外語學習:需付費的外語學習課程,包含德文、義大利文、阿拉伯語與中文等。

【學術創作輔導 Academic Support Online】

1.學術指南:提供各項創作方法論的快速指南文章。

2.創作工作坊:講師提供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方式,由於是面向大學部的資源,對於本科是設計系的我來說幫助不大,但若是新鮮人,應該會覺得收穫不少。

3.創作指導:提供40分鐘的一對一線上學術或創作輔導,與語言中心提供的服務相似。此輔導的限制是每週一次,所以若真的有需求,透過巧妙的時間規劃,可以進行多次輔導。

【圖書館服務】

1.館藏借閱:在線上預約書本或影視光碟後,可以到指定的學院領取。這種跨學院調書、無需在茫茫書架上徘徊找書的服務深得我心,甚至連排隊等待借閱的時間都省去直接從預約書架上取走標記自己姓名的書本即可。

2.自習空間登記:因疫情管控人數,需提前在網上登記自習室,圖書館提供足夠的空間與Mac電腦。個人還未嘗試過。

【就業指導(Mentor)】

本人申請的是LCC學院底下的個人導師指導。

透過申請,學院會配對一位業界的設計師提供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包含在設計技能的發展或是如何在英國求職等,以進入職場為主要目的的輔導。時間為每年三月至九月,由於正在等待申請審核,還不確定實際運作的情況。

只提供取書的圖書館

小結

由於病毒在倫敦只能用猖狂來形容,個人也無法想像後續幾週的變動。因此透過書寫,盡可能地將所有學習整理,並在這動盪的不確定性中,找到最大的價值。

--

--

Chuni Wang (Gina)
Chuni Wang (Gina)

Written by Chuni Wang (Gina)

使用者經驗設計師,試著寫出值得一讀的故事。Podcast<我是住英台>主持群,讓更多台灣人的生活被聽見。

No responses yet